民心工程,要害在“心”。2025年,我市将路灯设备改造归入20项民心工程,聚集大众身边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推进“民呼”与“我应”高效对接。近来,北辰区东升里社区的两条主干道告别了多年“借光而行”的前史,被居民称为“微创手术”的改造办法更是让老大众看到了管理者的才智与用心。
“小区兼并快十年了,路是顺了,可夜里总是黑漆漆的。”居民李先生道出了我们的心里线个独立小区兼并后,内部围墙撤除,形成了两条新的主干道。但是,这两条路却长时间没装置专属路灯,入夜后只能凭借楼栋口的灯散出的余光牵强照明,光线朦胧,存在不小的安全危险危险。此前,有居民经过“天津日报微信大众号”后台留言反映这样的一个问题,期盼能彻底解决。
夜幕降临,记者来到东升里社区实地看望,发现正如居民所言,踏入两条主干道时,能显着感到光线暗了许多,行走时简直看不清脚下的路。
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,在了解到居民的忧虑后,他们第一时间将状况收拾上报。正是这份来自底层的“民声”,推进了该点位被归入2025年我市民心工程清单,成为全市43处亟待改造的路灯点位之一。
但是施工队进驻后却发现,处理问题并非简略的“立杆拉线”,由于主干道下布满燃气、供热等多种管线,大规模开挖铺设电缆既不实际,也存在危险,若增设新灯杆,又会抢占公共空间,影响居民日常通行。
面临两难局势,北辰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与施工方规划了一场精细的“微创手术”,将接近路旁边的14根楼栋口灯杆“增高”,从3.5米提升至6米,并为每根灯杆加装一个朝向主干道的灯头。“一个灯头变成两个灯头。”施工方担任的人介绍,“灯泡也从30多瓦一致换成了60瓦。”这一奇妙改造,未损坏一寸路面,未新增一处占地,仅经过精准“引流”光线便完成了“一杆两用、资源共享”的高效管理。
43处点位路灯连续改造竣工,东升里的夜晚明亮起来。点亮的灯宛如一座座疏通的“政民连心桥”,温暖着津城的夜晚,也点亮了大众的心。